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峨眉山禅茶文化
  • 第一篇 文化 第六节 拈花微笑(上·续四)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佛法,是众生的佛法。长久以来,佛教所阐述的“苦”与“空”,或多或少引起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甚至有些看法显而易见地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当下的世界,战争、灾害、瘟疫、衰退等,仿佛给人类勾勒出“人生是悲剧”的画面。《第五节|利乐有情》中,我们简述了“福慧双修”对众生的重要性——即使人生皆苦,生活却可以是甜甜的喜剧,也恰是本节所要详述之——我们应当找回的“般若”智慧与“拈花”禅心。
  • 第一篇 文化 第六节 拈花微笑(上·续三)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佛法,是众生的佛法。长久以来,佛教所阐述的“苦”与“空”,或多或少引起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甚至有些看法显而易见地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当下的世界,战争、灾害、瘟疫、衰退等,仿佛给人类勾勒出“人生是悲剧”的画面。《第五节|利乐有情》中,我们简述了“福慧双修”对众生的重要性——即使人生皆苦,生活却可以是甜甜的喜剧,也恰是本节所要详述之——我们应当找回的“般若”智慧与“拈花”禅心。
  • 第一篇 文化 第六节 拈花微笑(上·续二)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佛法,是众生的佛法。长久以来,佛教所阐述的“苦”与“空”,或多或少引起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甚至有些看法显而易见地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当下的世界,战争、灾害、瘟疫、衰退等,仿佛给人类勾勒出“人生是悲剧”的画面。《第五节|利乐有情》中,我们简述了“福慧双修”对众生的重要性——即使人生皆苦,生活却可以是甜甜的喜剧,也恰是本节所要详述之——我们应当找回的“般若”智慧与“拈花”禅心。
  • 第一篇 文化 第六节 拈花微笑(上·续一)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佛法,是众生的佛法。长久以来,佛教所阐述的“苦”与“空”,或多或少引起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甚至有些看法显而易见地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当下的世界,战争、灾害、瘟疫、衰退等,仿佛给人类勾勒出“人生是悲剧”的画面。《第五节|利乐有情》中,我们简述了“福慧双修”对众生的重要性——即使人生皆苦,生活却可以是甜甜的喜剧,也恰是本节所要详述之——我们应当找回的“般若”智慧与“拈花”禅心。
  • 第一篇 文化 第六节 拈花微笑(上)

    佛教,是众生的佛教;佛法,是众生的佛法。长久以来,佛教所阐述的“苦”与“空”,或多或少引起一些断章取义的误解,甚至有些看法显而易见地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当下的世界,战争、灾害、瘟疫、衰退等,仿佛给人类勾勒出“人生是悲剧”的画面。《第五节|利乐有情》中,我们简述了“福慧双修”对众生的重要性——即使人生皆苦,生活却可以是甜甜的喜剧,也恰是本节所要详述之——我们应当找回的“般若”智慧与“拈花”禅心。
  • 第一篇 文化 第五节 利乐有情(下)

    本节以“般若”衔接起国土与众生,以“律藏”连结三位高僧古德之万里行愿,以“四重恩”及“七圣财”阐释“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借此,将更深刻地理解“文”与“化”之间的关系,让佛教文化福至我们的智慧生命与心灵。
  • 第一篇 文化 第五节 利乐有情(上)

    本节以“般若”衔接起国土与众生,以“律藏”连结三位高僧古德之万里行愿,以“四重恩”及“七圣财”阐释“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借此,将更深刻地理解“文”与“化”之间的关系,让佛教文化福至我们的智慧生命与心灵。
  • 第一篇 文化 第四节 普贤愿海

    本文,我们将从大乘佛教与菩萨行、普贤菩萨与十种广大行愿的视角,观览中国在传承与弘扬佛教过程中的“行愿无尽”。
  • 第一篇 文化 第三节 华严三圣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以人为本”,后者“以神为本”。欧洲中世纪以后,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为西方世界由“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中国文化“以人为本”,中国佛教与中国佛教文化“以众生为本”,和合而成的中华宝藏,恰是一个《华严经》所描述的无边广大的“华藏世界”。
  • 第一篇 文化 第二节 大千世界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孕育、成长的诸多文明与文化,萃聚为一座惠及全人类的宝库。因此,在开启佛教文化之旅前,我们有必要先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空间和时间,让心包容更广阔的世界。
  • 第一篇 文化 第一节 吉祥如意

    “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我们以“如意”为开端,了解文化与自然的区别、文化与人的联系、文化与文明的异同,也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深刻感受到文化之美。以“如意”作为第一把钥匙开启峨眉山禅茶文化
  • 第一篇 文化 开篇语

    本篇,我们将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与基调,从几个角度出发,递进式阐述文化之堂奥。正如宋时一首《悟道诗》所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愿我们在文化之旅中,获得究竟的智慧
  • 总序言《普贤大愿 文化立山》

    峨眉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
  • 编委会序《两个千年与两个百年》

    经历二千年的水乳交融,中国佛教几乎已与每一位国人的心灵生活无法分割。在中国佛教迈入第三个千年的同时,新中国也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阶段。中国佛教,需要与国家、民族共同腾飞,需要不断为中国人民乃至全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177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