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人间佛教 > 法门龙象
湛然


    释湛然(公元711-782年),唐代天台宗学者,荆溪(今江苏宜兴)人,俗家姓寂,生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他出生儒墨之家,少有迈俗之志。二十岁时从左溪玄朗受学。有一天他对玄朗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披僧服,掖二轮,游于大河之中。玄朗听了高兴地说:“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遂向他传授天台止观法门。其后十余年中,湛然在净乐寺出家,后来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昙一律师学相部法砺的《四分律疏》。不久他到吴郡(今江苏吴县)开元寺讲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左溪玄朗逝世,湛然继承老师的遗志,大弘天台教观于东南各地。当时的禅宗、唯识宗和华严宗等都很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湛然将振兴天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他说:“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今之人,或荡于空,或缪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 由此可见他是以中兴天台为己任的。从此他进一步潜天台三大部的研究工作,并作注释,又孜孜不倦地写作十数万言。湛然的道德和学识,得到了朝廷的敬重。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都曾先后召他入京,而他则托病不就。安禄山叛乱之后,战乱频起,许多地方发生饥荒,湛然以慈悲精神,接纳下更多门人。

    湛然为人慈祥,生活简朴。宋《高僧传》卷六《湛然传》说他“大布而衣,一床而居”,对门人诲以身教,至老不倦。唐德宗建中三年(公无782年),他得了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对门人作最后一次开示说:“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 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佛陇道场),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兰德。萟炷则初后相同,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剥人,征此而已,尔其志之。” 说完之后当晚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二岁。因为他是荆溪人,故世称“荆溪大师”或“荆溪尊者”。

    湛然是唐代中兴天台的重要人物,被尊为天台宗第九祖,其著作很多,宋《高僧传》卷六载载有以下各种:《法华释籖》十卷、《法华疏记》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仅》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维摩疏记》三卷、《略维摩疏》十卷、《重治定涅磐疏》十卷、《金錍论》二卷、《止观义例》二卷、《止观大意》一卷、《止观文句》一卷、《十妙不二门》一卷。

    湛然的学术思想当然未能离开智顗的宗义,他尽量发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玄理,不过亦有自己的特点。他立论新颖,也可说闻所未闻。大乘佛教中的真常唯心论,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湛然则认为不但有情有佛性,无情如草木等亦有佛性。因为佛性就是法性,法性是无所不遍、无所不在的。因此他依〈大乘起信论》真如(法性)随缘不变的道理,证明他所说的无情有佛性,并举水波为喻。他说波有清浊之分,而湿性则同。他在《金錍论》中又说:“万法是其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真如之体何专于彼我?”

    宋《高僧传》卷六对湛然的道德学问评价是很高的,中引梁肃的话说:“师严道尊,遐尔归仁,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赞宁亦称道湛然说:“非此人何以动鸿儒?非此笔何以铭哲匠?”然有弟子三十九人。其中道逛邃、行满传天台教观于日僧最澄,最澄回日本后,建立天台宗,至今仍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在日本社会中有很大影响。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3234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