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杭州佛学院慧观法师在峨眉山佛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作者:峨眉山佛教网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494更新时间:2017-10-16 12:23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7年10月15日上午,峨眉山佛学院研究生部礼请杭州佛学院慧观法师来院作《“因三相”背后的两种逻辑》专题讲座,佛学院副院长满霖法师、隆藏法师及佛学院研究生、众善信居士到场聆听。讲座由隆藏法师主持。

  慧观法师首先介绍了“因三相”诞生的背景,它是印度因明逻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三相”即是通过三相外部特征去验证某一事物起因的一种认知方法或论证法则。在因明“宗、因、喻”三支中,“因”尤显重要,“因”有三相,即: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玄奘法师)。通过这三相来确定一事物的稳定性,即此“因”是成立的,无法被推翻。

  慧观法师接着由浅入深,分析了古因明、新因明中“因三相”在汉文文本和梵文文本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无著论师、世亲论师到陈那论师,“因三相”论式的逻辑性质得到加强,论证功能不断完善。最后,汉文文本的古因明与梵文文本的新因明在玄奘法师这里交汇,由玄奘法师翻译的商羯罗主所著的《因明入正理论》对汉传因明的建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慧观法师分析,“遍是宗法性。”中的“遍”是意译,原意取自梵文“eva”,“eva”即“唯此而已”,有排除、排他之作用,即唯此是宗法性,在同品当中,(绝对)有此宗法性,在异品中,则绝无此宗法性。由此,“遍是宗法性”中的“遍”不能作名词理解,若作名词,导致另一潜在的逻辑、思想产生,即“遍”是不同的思想、观点,由此将法性变成了一个外延概念,但在因明中,求的并非遍法性,而是法性的根本,用西方逻辑术语来说,即内涵,而非外延。从汉代以来到唐代关于“遍”的汉译佛典中,“遍是宗法性”中的“遍”更倾向于作动词理解,而非现在的学界将“遍”取为名词解释,并认为玄奘法师在此发明了一种类似西方的外延逻辑。如慧观法师所言:“一般而言,我们在法性之内求遍照,这是学佛法的根本,若在法性之外求遍照,可能求不得。”

  慧观法师分析完“因三相”背后的两种不同逻辑后,还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在生活中如何学佛、修持佛法、法和法性、法性和阿赖耶识、因明三相等相关问题。现场讨论热烈、和谐。

  慧观法师佛学修养高,言语平和、亲切,讲解有条理,逻辑清晰,并以其深厚圆融的佛法理论使在场的法师、学僧、居士收益颇多,大家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也更深一步。

  慧观法师简介:慧观法师,原名肖平,1981年至1985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读本科,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海珠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于浙江工商大学日语学院任教,著有《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与日本》、《圆寂与空》、《如来藏思想批判》、《近代中日汉字改革运动比较》等著作与论文,并有多部佛学译著。在中日两国业界均产生深远影响。其后肖平教授出家杭州,法名慧观,同时任教于杭州佛学院。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42297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