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普贤经典
《学佛者的信念》 第十章 常随佛学愿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生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生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剎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学佛与佛学

  学佛与佛学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学佛的人里面,有的人偏重于信仰,有的人偏重于闻思。有些偏重信仰的人,不太重视闻思,也就是不注重经教的学习;有些偏重闻思的人,虽然注重经教的研究,但又不太注重信仰。注重信仰的人,往往会出现迷信现象,是非不分,沦于盲修瞎练。佛法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学佛要信仰,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信仰的基础上,要正信,不能迷信。我们学佛是为了解脱烦恼,证得涅槃,得大自在;靠得是智慧,不是光靠信仰。佛教里边讲:「有信无智长愚蠢」。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信仰而没有智慧,就会增长愚痴。真正学佛的人还是要从闻思经教入手,闻,是听闻正法。依经教引发如理思惟,树立正知见,然后依法修行。

  有的人说,我只要念好佛就行了,懂那么多佛理干什么?其实,要念好一句:「阿弥陀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君不见有许多人,念佛念了几十年,烦恼执着一点都没有减少,终日还是妄想纷飞,念到后来越念越没信心,一旦遇上气功师,三言两语就能把他带跑了。这与缺乏经教的闻思,没有正知正见,盲目念佛有关系。

  有的人学佛偏重于学术上的研究。当然这种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不可以称为学佛的,他们把佛学当做世间众多学问中的一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做所谓「客观」的研究,他们以为研究佛学一旦介入信仰,研究的成果就会失去「客观」。因此,他们在研究佛学上,始终与做人分开。结果,有很多的学者研究佛学几十年,虽然在佛学研究上,发表过许多「高见」,但佛法还是佛法,自我还是自我。烦恼、痛苦,缺陷的人格,一点都没有得到改善。这种缺乏信仰的研究,研究过来,研究过去,总是在文字上做功夫,永远都得不到佛法的真正受用。而所谓的研究成果,也只是一种我见罢了。

  另外还有一种人学佛,喜欢追求神秘玄妙的东西。希望出现特异功能什么的,他们学佛后喜欢讲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有些人过份追求神奇的体验,这种人弄不好,就容易走火入魔。其实,神通只是学佛修行的付产品,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学会做人的智慧,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然后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因此,修学佛法的过程,是闻思修的过程。

  向佛、菩萨学习

  我们现在学佛法,比释迦牟尼修学时方便多了。因为佛陀把自己证悟成佛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和盘托出。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能否照他所说的话去实践、去修持、去证悟的问题。《普贤行愿品》的第八个愿,「常随佛学」,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学佛。学佛,就是以佛菩萨乃至高僧大德们的行为,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怎么做,我们也照样去做。

  譬如我们在念观音菩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以观音菩萨,作为我们修学上的典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坐的人多数都念过了吗?普门品的内容,体现了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广大圆满的宏伟的愿力和悲心!可是当你念《普门品》的时候,你想的是什么呢?你想的是观音菩萨,请保佑我一生平安吧!保佑我事业顺利、找一个理想的职业、伴侣、发财……,是不是这样呢?可是大家在求观音菩萨保佑你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自己应该向观音菩萨学习呢?你是否想过照《观世音菩门品》里边的话去做,去学习观音大慈大悲的精神呢?如果你想成佛,先得从菩萨做起,要以观音菩萨的行为来要求我们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菩萨、成为佛。

  有的人喜欢念:「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曾发过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那你在念地藏王的圣号时,想的是什么?耽心我有一天下地狱了,能得到菩萨的关照;还是你想学习地藏菩萨的精神,为众生下地狱,代众生受苦,让众生生活在这个世界呢?你想过为众生去死、去受苦,给众生带来幸福和欢乐吗?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比如有的人,看见自己喜爱的心上人快要死的时候,心里痛如刀绞,恨不能为对方去下地狱,受苦受累。这样的慈悲,在热恋的情人中,或母亲中是有的。但这不是菩萨精神,因为一旦换了环境,这种慈悲就没有了。

  我们念佛往生西方,可是当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向阿弥陀佛学习,将来自己成佛以后,也为众生建立一个净土,让世界上的人也到你的净土里面去,让众生在你的净土里边得到幸福和安乐呢?也许没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我要告诉你,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来讲,要有这种心襟、愿力和气魄,那我们才能向佛学习。我们学佛就是要行佛所行,证佛所证!这才是常随佛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学佛如果仅仅停留在求佛菩萨加被,求佛菩萨保佑,一天到晚总想得到佛菩萨帮助,那你的学佛是不会有出息的,你永远都是可怜的被保佑的对象。所以,常随佛学就是要以佛、菩萨、古代圣贤、高僧大德、及诸善知识,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如像近代的几位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印光大师……都是我们学佛的楷模。我们要学虚云和尚的苦修;学弘一大师的严持律仪;学印光大师的精进念佛。

  释尊因地的修行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娑婆、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堪忍两个字,就是忍受苦恼的意思。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世界。毗卢遮那,也是梵语,翻译中文有几种说法,大家习惯用的,是遍一切处四个字,是说佛的光遍照一切地方。毗卢遮那如来,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称作娑婆世界呢?许多学佛的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它的真正含义,也许大家不是很清楚。《弥陀经》里边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生活在这种世界上的众生,有很多痛苦和烦恼,原因是这个世界本身太污浊了!这是称为五浊恶世的所以。五浊恶世的内容如下:

  一、劫浊:劫,是时间单位,人类的世界,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也就是说:世界有形成的时间、安住的时间、毁坏的时间、消失的时间。就世界安住时期,也有种种自然灾难:像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发洪水、冰雹、泥石流,这些灾害随时都危及到人类生命的安全,给人们的生存带来痛苦和不安。

  二、见浊:是人类对宇宙人生的错误认识,而又自以为是,结果造成了思想界的混乱。佛教中说有五种恶见:即身见,执五蕴身为我。边见,执我为常一不变;或人死如灯灭。邪见,否定因果,否定圣贤的存在。见取,执上面的这些观念为正确。戒禁取,在错误认识,错误信仰的前题下,持各种牛戒狗戒。世间上的许多宗教、哲学、以及通常人们的许多错误观念,都是属于恶见的范畴。像有的人本来是为了求解脱,但没有明师的指导,盲目投入邪魔外道的门下,结果反而落入火坑,苦上加苦,求解脱反而不解脱。犹如伤口上又散上了盐巴,你说见浊可怕不可怕啊!

  三、烦恼浊:是指人间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捆烦恼的乱麻,把自己的身心紧紧地捆住。我们的烦恼到底有多少呢?有这样的两句歌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说明我们的烦恼,就像江中的流水一样,永远也没有停止过。

  我们烦恼些什么呢?没饭吃的人烦恼,山珍海味吃腻了的人也烦恼;富贵之人烦恼,贫贱之人也烦恼;有事烦恼,没事烦恼。如《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的心情:「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不仅描写贾宝玉一人,我们每个凡夫都是如此!所谓「无故」,就是没有任何人招你、惹你,没有原因,莫明奇妙的自寻烦恼;有时候心里烦恼,但又讲不出烦恼的原因。这本来是描写贾宝玉吃饱了没事干,心里空虚无聊,坐在那里感到心烦,做出一些装疯卖傻的事,写得实在恰当!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体会和感受。烦恼浊,使我们无处逃避。

  四、命浊:就是人命无常,今晚睡下去,不知明天早上,是否还能够爬得起来。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哪一天,死亡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四十二章经》里边,佛陀问他的弟子:「人命几何?」弟子们有的说「饭食间」;有的说「数日间」。佛陀都不同意。正确的答案是「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提不上来,生命就完蛋了。那有的人,端着碗在吃饭,筷子掉在桌下,在捡筷子这一瞬间,一口气不来就死了。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可见,生命无常,人生短暂。

  五、众生浊:众生,指有情的生命,从低级的蚂蚁、蚊子,乃至高级如人类,每一个有情,都是一团贪瞋痴烦恼。就如人类组成的社会而言,存在各种污浊现象。如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面和心不和,相互勾心斗角,互相暗害,互相欺骗。诸如此类的丑恶、污浊的现象。在各种不同的社会中,有权有势者表现地特别明显。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我们要向教主本师释迦如来那样,从刚刚发心求成佛的那天开始,一直勇猛精进,一点也不懒惰,一点后退的心也不起。「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为了寻求佛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像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从中国到印度去,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寻求佛法。我们今天能读到经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无数的高僧大德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一百个人去取经,能够活着回来的人没有几个。因此,我们要珍惜佛经和佛法!

  禅宗二祖慧可,关于他的求法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慧可,从小爱读《周易》、《老子》、《庄子》等得道书,后因接触佛教,发心学佛。云游到嵩山少林寺,闻听达磨西来在此面壁,便来拜师,寻求真理。达磨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对他的求见视而不见。许多天过去了,神光依然跪在洞外,一动不动,那年十二月九日的夜里,大雪纷飞,寒风剌骨,雪花飘飘,洒满神光的全身,他成了一个雪人。一夜之间,大雪竟没过了神光的膝盖。直到此时,达磨方才开口说:「你这样一直跪在雪中,不避寒冷,到底有何心愿?」神光毕恭毕敬的答道:「唯愿老师慈悲,打开甘露之门,普度众生。」达磨神态淡然说:「诸佛为求真理,不惜牺牲一切,你凭这点小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吗?」神光闻言,便毫不迟疑的抽出快刀,一刀下去,砍断了自己的右臂,把断臂放到达磨的面前。以表示他的求法的虔诚,这就是佛教里讲的断臂求法。顿时,鲜血染红了雪地,地上的白雪一下变成了红雪。达摩为这种舍身为法,为法忘身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把衣钵传给了他。慧可后来嘛,也就成了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慧可断臂求法的做法,对我们来说,自然无法仿效,但他的这种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障碍、困难是很多的,有的要靠勇气去闯,有的要靠耐性去忍。断臂是勇,立雪是诚,二者兼备,方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次,在雪山上修行,遇到一个罗剎,罗剎说自己懂得佛法,但现在肚子很饿。释迦牟尼佛为了从他那里听到:「诸法无常,是生灭法」这两句话,当时就舍身了。古代的许多高僧大德圣贤,为了寻求真理,听闻佛法,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所以,我们要向诸佛菩萨,古代的大德圣贤学习!学习他们「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这种舍身忘我,不惜生命寻求真理的精神!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陀为了寻求真理和佛法,不惜布施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身上的皮剥下来当纸用;把身上的骨头,取出来当作笔;把身上的血刺出来,当作墨用。用自己的皮血骨,这种特殊的「纸墨笔」,来写各种的经典。所写的经典有多少呢?堆积起来,竞然有像须弥山那么的高大。前面已经说过,须弥山是佛教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山,就像喜玛拉雅山一样。那你想想,这么多的经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是说,积如须弥山这么多的经典,是古代无数的高僧大德,先贤圣者们,用他们无数的生命和鲜血,为后人留下的。因此,我们现在能够读到佛经,应该怀有一种感恩之心。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佛陀为了佛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拿自己的皮骨血来,写出这么多的经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重法故,只是为了尊重佛法的缘故。所以,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那么何况生命以外的王位呢?当然更能够舍弃了。放弃了王位,那王位所拥有的城邑、聚落、所该享受的王宫、金殿、花园、树林等所有一切的一切,也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意思是说,只要早上能够闻到真理,晚上死了也无所谓,也不感到遗憾、后悔的。反过来说,有的人活了几十年,佛法的梦也没做过,也许有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佛法,寻找人生的归宿,是不是?社会上有很多的人,一天到晚只懂得吃喝玩乐,醉生梦死,贪图享乐,这种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生存意义的问题,他们不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你说这种人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记得俄国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为读者留下了这样的名言:「一个人临死的时候,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应该为自己的一生感到后悔!也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感到羞耻!」这句话是这本名著的灵魂所在。你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的呢?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增添光彩,这样才不枉来到人间一趟。

  佛陀的事业

  「乃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下面讲诸佛成佛之后,他是怎样传播真理的。众生的根基不一样,因此佛陀说法,也要有方便善巧,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对机说法才行。像有的人悟性差,你跟他讲禅宗的公案,就浪费口舌,讲得再多,也是对牛弹琴,听法的人根本得不到利益。所以,方便善巧很重要。佛法里非常强调对机说法,就是契机契理,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让对方能够理解接受你讲的道理。在坐的人,如果你们在弘扬佛法时,必须要对机说法,假如法不对机,那弘法的效果就会很差。

  佛陀做了许多难行苦行的事,最后到了成佛的这一生,在菩提树下成就了无上菩提。成佛后,为了度化众生,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然后示现种种神通。神、是难以揣测、无法理解的意思。通字、就是通达,没有妨碍的意思。有的众生,只有通过神通的力量,才能够接受佛法。那么,为了说法的需要,佛陀在世,也经常显神通。

  南传佛教的巴利文《沙门果经》中说,修行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可获得各种神通。所谓神通:是说不可思议为神,如意自在,随心所欲为通。神通,是超出常人能力的力量,如《沙门果经》说:获神通的人,可一身变多身,有时隐身,穿墙透壁,横渡江水,在水面上如履平地。这些神通,颇似吴承恩《西游记》里边描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在显示神通时,「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在坐的人,大家也许读过《观世音普门品》,经里边说:」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如果对方是国王,为了对机说法的需要,佛陀就会以国王的身份出现,为他说法,他才能够容易接受你的说法。在《普门品》中描写了,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示现各种各样的身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天人、畜生等,以不同的身份,为不同的众生说法。

  我们学佛的人,有很多人经常关心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你们说观音是男是女?佛的真正的身体是无相的,法身无相,应物而形,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说,心想事成,随心所欲,凭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形象,比孙悟空还厉害得多。

  「处种种众会」佛陀常常到各种法会中为人说法。「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埸;或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埸;或处剎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埸;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埸。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剎利,是梵语,翻译中文是田主、田主可以说是王、或是王种。所谓的王种是因为他们世代做王。婆罗门,是印度国西天竺地方,四大族里头一种。婆罗门,也是梵语,翻译中文,是净行两个字。长者,是对道德高、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居士,在我们中国来说,主要是称呼在家修学佛法的人。但在印度,所谓的居士跟我们所说的居士不一样。他们把从事商业阶层的人也称为居士。

  天,是指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八部:一、是天;二、是龙一类的动物;三、是夜叉,能在空中飞行的神鬼,要吃人的。四、是干达婆,是帝释那里作乐的神。五、是阿修罗,是六道众生里的第一道,他们前生也修福,因瞋心太旺,所以落到阿修罗道里边去的,他们常常同帝释战斗,很厉害!六、是迦楼罗,是一种大的了不得的鸟,它们左右两只翅膀张开,可伸到三万六千里远的地方,也是很凶狠的!七、是紧那罗,也是帝释里边的乐神,他们头上生角。八、摩侯罗伽,又叫大蟒神。人非人等。人非人是什么意思呢?人、是世间之人,非人、是天、仙、修罗等。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就开始了传播佛法的事业。佛陀以大慈大悲的情怀,有时在大菩萨的法会里说法。有时在声闻、辟支佛的法会道埸说法,乃至到转轮圣王、小王、眷属、国王、婆罗门、长者、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许多的法会道埸里边,去为众生说法。佛陀在种种的法会道埸里边,对机说法,让众生早日得度。佛的声音又婉转又好听。佛说法的声音就像天上的雷震动一样,随着众生不同的根基,为他们演说种种妙法。佛陀自成道后,为众生开示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示现涅槃,才算功德圆满。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像上边所说:佛陀从出家修学起,一直到成佛坐道埸,说法度众生,种种难行苦行,我也要样样跟随佛学习。如果我们用普贤的十大愿王来要求我们自己,我们就是普贤菩萨;如果用佛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能成佛。相反,有的人说我无所谓。那我告诉你,那你就无所成就,那你就随波逐流,你愿意到生死流转里边去浪荡,你就去吧!哪一天,你实在受不了了,再来学佛,反正众生多得是,陪伴你的人多得是,不着急。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这段话进一步告诉我们说,我们不仅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同时我们还要以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包括上面所说的古圣先贤、祖师大德、善知识……,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不但要跟随他们修学,而且还要晓得佛本来就是觉悟的意思,一念觉悟,就是一佛出世,念念觉悟,就有无穷无尽的佛出世,我念念在跟佛修学。所以说「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就是说,我们常随佛学,永远也没有停歇的时候。那有些懒惰的人会说,学佛太难了,太漫长了,挺烦恼的,干吗要学佛呢?还是自己学自己吧。那我告诉你,你要是自己学自己,你永远在六道轮回中去流转。所以,我们学佛是长时间的,没有穷尽的时候。要有」念念相续,无有疲厌」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去学,要有点「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雄心壮志的味道在里边。普贤行愿品的第八个大愿:「常随佛学」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909231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