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人间佛教 > 智慧文苑
济群法师:信仰、见地、行愿

 

    信仰、见地、行愿,是佛法修学的三大要领。不论在家学佛或出家修行,都应引起重视。

    一、信仰

    信为道源功德母。欲成就菩提,首先应当奠定信仰基础。《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修学要领所在。佛法甚深广大,不具信心,则不得其门而入;众生烦恼无边,缺乏智慧,则不能超越生死苦海。同论又云:“信如手。”拥有双手,我们才能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学佛也是同样,欲成就功德法财,离不开信仰这一集资培福的根本。

    佛法修学有四个次第,即信、解、行、证。由有信仰,方能生解、起行、证果。但是,修学又不能仅仅停留于信仰层面。若一味强调信仰,以此取代一切,不重视闻思经教、如理思维,那么学佛往往会流于迷信、盲信,甚至可能导致宗教狂热。

    二、见地

    见地,即知见、认识。八正道为修学佛法的常道,其中即以正见为首,也就是如实、正确的认识。在修学过程中,正见极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取决于自身认识,由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如理如法的言行。反之,错误认识则会将我们导向歧途,在有意无意中造作诸多罪业。无始以来,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正是由于无明所致。

    无明,即没有观照人生真相的智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却对宇宙人生茫然无知。不必说大千世界,即使对我们自身也所知甚少,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所以,佛法修行应从闻、思、修入手。闻,就是听闻经教,由此将佛法智慧转化为自身认识。然后,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最终破除无明,证得诸法实相。

    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深信因果,便是学佛基本见地之一。唯有了知业果真实不虚,才能自觉止恶行善,由此改善人生,改造命运。《三世因果经》云:“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想要拥有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就应播下相应的种子,由如是因,感如是果。明了因果法则,我们才能从当下改善人生。

     三、行愿

    行,即身之行;愿,为心之愿。行愿,是按照愿望指示的目标努力实践。愿与行,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若无切实的愿望作为指路明灯,行动往往会迷失方向;而没有具体行动将愿望化做实践,愿望往往会流于空谈。

    “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是人生成功的首要条件。学佛也是同样,没有愿力为导引,所修善行往往只能换得人天福报。如果学佛只是为了现生平安,祈求佛菩萨保佑家庭、事业、财富,所得也仅止于此。还有些人,学佛是为来世服务的,希望来世比现在过得优越些,目的仍是希求人天福报。那么,所种下的因,也只能为来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或是生于富裕之家,或是名利双全,事事如意。但我们要知道,人天福报再大也是有限的,再多也是会享尽的。这一切,都不足以使我们摆脱轮回六道的命运。

    还有些人,修行只是为了往生净土。如果明确这一目标,所修功德便能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净土宗非常强调“信、愿、行”,以之为往生不可或缺的三种资粮。信,即相信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存在,相信自己能往生西方净土。愿,一是愿离娑婆,希望离开目前生存的五浊恶世;二是愿生西方,希望往生弥陀所在的极乐净土。两者是相互的。不少念佛人虽愿往生西方,却难舍人间种种。当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时,却还想着:家中夫妻恩爱、儿女孝顺,怎舍得一走了之?或是想着:辛苦一生,儿女甫成,还未及享福,怎甘心就此离开?或是想着:公司初有成效,事业起步不久,若是撒手西去,一切岂非付诸东流?这么一想,不如请佛菩萨保佑我多活几年,过段时间再走。倘若存有如是心态,还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吗?显然不能。所以,愿力必须方向一致,如果既想往生西方,又要留恋尘世,患得患失,就会错过难得易失的大好机会。在座的很多人都在修念佛法门,一定要重视愿力的作用。

    学佛的最终目标是成佛,这就更要发起宏大誓愿。身为大乘学子,对四弘誓愿想必不会陌生。但是,我们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化做自身愿望了吗?真正按这样的大愿修行、实践了吗?

    诸佛菩萨之所以能获得成就,正是在因地发广大愿,难行能行,锲而不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的这一大愿,何等震撼人心!而我们熟悉的阿弥陀佛,曾贵为国王,后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名法藏比丘,也是在因地发四十八愿,最终成就西方净土。而净土学人所以能通过念诵弥陀圣号,甚至每日十念就能往生,正是凭借弥陀所发大愿。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悲心与愿力,就不存在念佛往生这一了生脱死的捷径了。药师如来成就东方琉璃世界,同样是因愿力所致。由其在因地所发十二大愿,乃能成就“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的净土。

    我们今天学习的《行愿品》,则是普贤菩萨的修行法门。作为菩萨道行者,倘能依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行持,就能逐渐向佛菩萨的心行靠拢,实为行之有效的捷径。若整天只知求佛保佑,稍有挫折就想寻求佛菩萨帮忙,永远只能是可怜的众生,永远不能成为佛菩萨那样无我利他的人。因为他们只想得到帮助,却从未想到帮助他人。

    《行愿品》第八大愿为“常随佛学”,就是要我们以佛菩萨为榜样,不仅要学佛所言,更要行佛所行。像佛菩萨那样,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使命。唯其如此,才能积集成佛资粮,而不仅仅是换得一些人天福报。(选自济群法师《学佛者的信念》)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1956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