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人间佛教 > 人间佛教研究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自西元前后佛教东渐以来,至隋唐鼎盛。但自宋明以降,佛教渐趋衰落,禅宗和净土宗成为佛教的主流,而禅宗则渐渐沦为知识分子高谈玄览的口实:净土宗则多流行于民间,为百姓荐亡送死。于是,佛教逐渐被社会诟病以迷信神佛、独善自利。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佛教内部人士及社会各界努力突显出佛教的人世性格,其中尤以太虚大师倡“人间佛教”为著,遂有佛教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星云大师就承续了近代以来佛教的人世性格,兢兢业业,著述等身,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大丰富和发展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倡导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积极推进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的事业,努力转娑婆世界为人间净土,致力于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从而在众说纷呈、万心迷沦的当今社会,为佛教开辟出了新的天地。

  一、星云大师传略及人间佛教缘起

  星云大师,一九二七年生于江苏江都,俗姓李,名国深。初法名悟彻,号今觉,后号星云。按其一生行脚行事及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大陆时期(一九三八—一九四九)。一九三八年,星云十二岁在南京栖霞山礼志开上人披剃,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八代弟子。这期间,正值太虚力倡人间佛教,发动教制、教产和数理革命的时候,星云于一九四五年参加了太虚所办的“中国佛教会务人员训练班”,亲历教席。2、初抵台湾期二九四九—一九六七)。一九四九年,星云来到台湾,初驻锡于中坜圆光寺,一九五三年春至宜兰雷音寺弘法。一九五七年领导弟子在台北创设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佛教书籍,发行佛教文物。一九六三年,在高雄创建寿山寺,隔年创办了寿山佛学院。3、《佛光山时期二九六七—一九八五)自一九六七年始,星云开始在高雄创建弘扬人间佛教的重镇——佛光山。一九七三年创建佛光山丛林大学院。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一九七八年任国际佛教促进会首任会长,一九八五年召开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并于同年卸任佛光山住持之职。这期间人间佛教的理念逐步广播四方。4、佛光会时期(一九八五—今)一九八五年辞退佛光山住持之后,星云更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国际化。他于翌年在洛杉矶成立了美国佛教青年总会并任首任会长,一九八九年在佛光山举行国际禅学会议,一九九一年成立中华佛光协会,同年在法国巴黎以古堡设立道场,一九九二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先后在美国创办西来大学,在嘉义成立南华大学,在宜兰筹设佛光大学。星云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人间佛教的种子也随之洒向世界。

  由上可知,星云一生行迹和所受教育,对其人间佛教的理想起著基础性的作用:而决定星云践行人间佛教的关键因素则是他对佛教本身的领悟、对当今时代和佛教发展的关注以及对自身使命的体认。

  星云对原始佛教、佛教发展和佛教本质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星云这样定义人间佛教,“简单的说,就是将佛法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注重现世净土的实现,而不是寄望将来的回报”,而佛光山倡导人间佛教“就是要让佛教落实在人间,让佛教落实在我们生活中,让佛教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他由此认为原始佛教即是人间佛教,并一再强调,“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成佛在人间,弘法在人间,这些都是说明佛教是人间的佛教”。“佛陀,道道地地的是人间佛陀;佛教,道道地地是人间的佛教”。星云更认为佛教发展的正史也具有人间佛教的性格。星云在佛教经典和佛教事业两方面对此做了论述。他从佛典经论、宗派经论和祖师大德三个层面做了论证。他写有(人间佛教的经证)一文,其中重点搜集整理了原始佛教代表《阿含经》、般若经精华《大智度论》的相关条目,一一条陈经典中六度等诸多论述,为人间佛教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典根据;星云又选择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佛教宗派的有关人间佛教的论述,做了整理:他还条列了历朝历代祖师大德如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惠能、玄觉以至太虚等的言论,从而在理论上为人间佛教提供了确凿有力的证据。星云认为,在佛教事业发展史上更一直是以人间佛教为主流:

  佛教寺院不仅和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也和农业生产、商业经济,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相联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星云对佛教事业的论述又为其人间佛教的理念提供了现实根据。星云极力践行人间佛教的缘由之二,就来自他对当今社会及佛教发展现状的密切关注和深刻认识。他这样描述我们的时代,“放眼今日的国际局势、社会状况,活生生是佛经描述五浊恶世的例证……,我们的世界变成一个寸步难行的人间炼狱”。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的现代人,其生存状况又该如何呢?“《‘天的社会混乱,人也常常感到渺茫惶恐,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将身心安住在何处”。人们内心空虚,“烦恼,像极械枷锁一样,紧紧的系缚了人生一⑨,一人类清净的本性被蒙蔽了,心灵迷失了”。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没有主宰,失却了人生目标和信仰,陷入怀疑主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星云对此说道:“值得担心的是什么都不信,精神没有寄托的地方,心灵没有安住的场所,心田中毫无善恶是非的种子,才是最令人忧心仲忡的事。”所以星云认为,现代人的心灵空虚,急需救助,人间佛教的倡行势必迫在眉睫了。

  星云倡导人间佛教的缘由之三,就是对自身和佛教徒使命的体认。星云在新的时代对自己作为佛教徒的使命是深有体认的:走过人生近七十载岁月,我一直只是一个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平凡和尚,不论环境如何改变,始终深庆自己能蒙十方佛恩及众生善缘眷顾,点点滴滴完成出家人神圣的使命。在佛、法、僧三宝中,僧是延续传接、阐微发扬佛法的核心力量,至关重要,因而星云反对没有慈悲,没有智慧,没有愿力,没有功行的佛教徒:而是积极倡导能够弘扬佛法完成自己使命的佛教徒。

  综上,由于佛教从来就是人间的佛教,就为星云践行人间佛教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和佛教的发展需要人间的佛教,就显示出实行人间佛教的必要性;对自身及佛教徒使命的体认,为人间佛教提供了可能性。

  二、人间佛教的教理

  自近代以来,太虚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而星云是人间佛教的践行者,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人间佛教的理论内容方面,星云承接了太虚切近人间的佛陀观、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等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佛化生活、佛化人心、人间净土等思想,从而把在太虚那里比较抽象的人间佛教理论具体化、大众化,使人间佛教的理论真正落实到人们的生活起居、一颦一笑之中。

  星云首先阐明了佛教数理的核心思想都是人间佛教,而佛教的这些思想都构成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五乘共法、五戒+善、四无量心、六度四摄、因缘果报和禅净中道这些佛教的核心思想都是人间的佛教。对人间佛教的内容有了深切了悟和把握之后,星云提出佛化生活的思想,使人间佛教的理念不再停留于远离人世的空中楼阁,而是直接落实到人们的人伦日用之中:不再是静态的理论学说,而是动态的生活智慧。在财富、道德、女性、福寿、政治、忠孝等生活诸多层面一一提出人间佛教的理念,给予人们的生活详尽细致的指导,使人们不再对佛教“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在行住坐卧之中体会到无一不可受人间佛教的指引,从而实现了生活佛教化,使佛法真正落实到了人间。

  星云阐明了人间佛教的基础性内容和政治、经济、伦理等一系列生活的人间佛教思想之后,认为人心是一身之主,心到才能身到,人世间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都离不了人们的心,人间佛教的真精神就是要通过不断的修行实践,建立我们广大无比的内心世界。所以佛化生活,首要佛化心灵。但是人心惟危,险于山川,匆则天堂,匆则地狱,一念三千,苦恼不堪,怎么能够认识佛教真理,并为之所化呢?

    星云认为: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的躯骸受苦受难。一心清净,就能在人我里,完全生我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而人间佛教的理念之所以能够落实在生活和人心,则基于星云大师人间净土的思想。正因为净土就在人间,才为生活和人心的佛软化提供了可能性。佛教,不是让人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而是让人看清现实,正视现实,正如星云指出的:

  宗教真正的目的并不在叫人逃避现实,躲入未来世界的象牙塔里,而是勇敢的面对当前的痛苦,并且找出离苦得乐的方法。尤其佛教更是注重寻求现世世界的幸福,星云认为人成即佛成,当下觉悟,当下就是净土。星佛在哪里?在我的心里。净土在哪里?在我的心里。修得此心,自然亦得净土,自然就会有佛化的生活。这样,生活佛教化、人心佛教化和人间净土思想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星云动态的人间佛教的具体内容。通过以上对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大概疏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精神核心是利他的精神,也就是大乘菩萨的精神。星云激赏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并明确地说,“人间佛教要我们先具有度人的心,先有别人,后有自己”。星云提出了人间佛教要以“大悲心为父”,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菩萨但从大悲生。星云认为太虚一生提倡人间佛教,最后就是归结到菩萨学处,所以“学菩萨就是人间佛教的旨趣”。可见,正是这种大乘菩萨的利他精神构成了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精神核心。星云人间佛教思想具体丰富的内容和慈悲济世的精神内核,使其具有了独具特色的以下以空为体、以权为翼、以实为用的三种精神特质。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是以大乘空宗的般若智慧为本体的。星云实践人间佛教,明确提出要以智慧为母。他说:我们有了甚深的般若智慧,体悟法性空寂,能通晓一切事理,不为无明所侵,不被贪瞠痴三毒所
害,便能自在无碍,趋向咸佛之道。般若是佛教永恒最高的真理;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其实质“是我们的自性真如,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般若之后,就是无限的拥有。那么到底什么是般若呢?

  般若其实就是空,星云解释道:般若可以用“空”来解释,简单说,虚空里面包含了森罗万象……你拥有了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
  了万有。所以,般若就是体悟法性空寂之后必然获得的智慧。菩萨就是了悟了法性空寂的道理,常在第一义的毕竟空寂般若之智之中,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懂得了般若性空的道理,是否空掉一切、离世远遁呢?星云破除了人们的疑虑:其实“空”是建设“有”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空”有“空”的内容,在“空”的里面才能拥有宇宙的一切,不“空”的话,就什么都没有了。“真空”生“妙有”,我们先有“妙有”,才能  入“空”,先建设现实“有”的世界,从“有”的真实中:万能体验“空”的智慧。②这样,般若性空之智,又落实在现实人间,实现了般若之智与现实人生的圆融,般若性空也就成为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出发点,从而获得了本体论上的意义。

  我们说星云大师的佛教观是动态的,不仅因为他把人间佛教的抽象理论落实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更因为贯穿于星云人间佛教理念中的权变思想。星云的权变思想来源于他的无常和方便的思想及他的历史发展观。星云认为整个社会历史在诸多方面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佛教也是一样,历经了第一个五百年的小显大隐时期,第二个五百年的大显小隐时期和第三个五百年的密现显隐时期,现在已经到了人间佛教的来临。在现实层面上世间万象是迁流不居的,在理论层面上又如何呢?星云阐述了他的诸法无常观:一般人害怕无常,其实,无常才能进步,无常才有希望,无常能使凡夫悟道成佛,无常能化干戈为玉帛。诸法无常,变化莫测反而为人生提供了积极的意义;正因为世间万法的迁流不息,才需要弘扬佛法的方便法门。星云认为,佛陀在各部经典中的说法施设,都是方便权巧,所以星云提出人间佛教要以方便为父,随机逗教。对世界万象,不是胶柱鼓瑟:对弘扬佛法,不是执古不化,星云深刻体悟到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看到各种宗教都是因应时代的需要,而有所革新改进,所以他说:佛教要因应每一个时代的需要,以最巧妙的方便,将佛陀慈悲的精神普示于社会,也就是要现代化于每一个时代。

  星云大力倡导人间佛教,就是看到了佛教理论空廓辽远,不易为大众所知,似有空中楼阁之弊,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人间佛教虽然也讲三世、十方、无量众生,但始终重视此时、此地、此人,始终重视实在,不尚玄谈。星云指出:现代化的佛教是实实在在以解决人生问题为主旨,以人文主义为本位的宗教,而不是虚幻不实的玄思清谈。世间的事物只有切近世用,才会为世所用,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这里讲的“以实为用”的“实”,不只是指人间现实,而且就是指实用:“因为实用的佛教,才是人们所需的佛教。”所以,星云在讲述佛法时,言简意赅,为要让大家能听懂;书写文章时,流畅浅易,为要大家能看懂:兴建道场,总竭力让大家用得上;举办活动时,尽力让大家都能参与:开办法会时,要让大家能欢喜:海外弘法时,也会带有语文翻译,总之一句话,星云总是随时随地估计大家的需要,把佛法落实到实处,并能为世所用。

  关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精神特质,我们也可以说是“以般若为母,以权变为父,以实用为子”。大乘空宗的般若之智和因地因时的权变思想,自然就能使人间佛教的种子布满人间。那么,在实际运行中,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呢?在这里,星云创造性地提出了佛教现代化的思想,所谓佛教现代化,就是把佛教的真理以现代人熟悉并易于接受的方式揭示给大众,并希望由此带给社会进一步的进步化、现代化。要实现佛教的现代化,需要教界内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主题精神的激越。从主体精神上来说,要有人间进取的精神,慈悲应世,发愿度人;从社会层面来讲,佛教徒要以天下为家,从根本上净化人心,改善社会。教界内部要实现佛教的现代化,则必须要做到: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教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和寺庙的现代学校化。佛教现代化思想是星云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进一步细化和延伸;是星云运用般若之智、权变时代以求世用之后为人间佛教勾画的蓝图;是人间佛教思想贯彻落实到当今社会的必然体现。

  综观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核心、特质及实现举措,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于其间的一条主线——“融和”,这可说是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性格。星云认为佛教本身就是一种法界融和的宗教:佛陀……开展出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恒和平的指南。③他认为现代宗教就是种种因缘的融和:现代佛教应把南传、此传的佛教融和起来,把禅、净融和起来,把出家、在家融和起来。而且,这种融和不止局限在教内,还扩之于宗教之间、传统与现代、佛法与世法、佛法与生活等等的融和。星云认为:“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实践。”正因为对融和思想体会这么深刻,星云才自称:“我一生念兹在兹所提倡的就是融和与欢喜。”贯彻融和思想,就打破了国家、地域、种族等的狭隘观念,使佛教不胶著、不自限,从而真正能够打开山门,走向社会,深入人心。他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佛教真理与现实人间的融和:他推动佛教现代化,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佛教真理的般若之智使他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及建设未来佛教的理念都贯彻了融和的思想,整个理论圆融无碍、有机统一,从而为他的人间佛教的教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语

  星云大师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规范了人间佛教的内容、核心、特质,使佛教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生机,使人民在沈沦的当世不再沈沦,自有其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层面的意义。在我们的时代,宗教不再是狭窄意义上的仅仅对上帝或神的信仰,它更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一种自我超越的努力,它是人的心灵对天、道、净土、神的敞开与向往。目前的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同时,也伴有日常生活的功利主义和纯粹的物质主义;人生无意义戚日益加重,归属戚丧失,精神失去寄托——人类变得冷漠和麻痹。同时,目前国际局势中政治上的以强凌弱、经济上的以富夺贫已经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民族看法的狭隘、宗教文化的自我优越等也日甚一日。这其中包含的理念就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偏执和“万般皆下品,唯有我自高”的骄横。如何使两千余年来的佛陀智慧与现实人生相结合,以解决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自近代以来,佛教内外的有识之士已经在努力探索这个问题,遂有太虚的人间佛教的提倡,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理论层面:星云接过了这个任务,以大乘般若的智慧、权衡世事、切近世用,进一步使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使人间佛教的理论更加系统详备,切实可行,从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佛教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生机,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云大师秉承佛教精髓,提倡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堪为宗教改革家:他办学校、创协会,培养僧才,教育社会,又是教育家;他四方奔走,与大众印心,和世法圆融,还是社会活动家。他促进了佛法的弘扬、世风的建设和国际的和平,在佛教、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1398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