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佛教与东亚宗教写本研究国际研讨会结束
作者:峨眉山佛教网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070更新时间:2014-12-19 21:59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4年12月18日,佛教与东亚宗教写本研究国际研讨会继昨天三场论文宣讲后,今天又进行了三场。

  第四场宣讲主题是“旧问题与新方法:敦煌写本个案研究”,由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主持,芝加哥大学柏岗教授评议,有5人宣讲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敦煌草书写本P.2063<因明入正理论后疏>校录整理及研究》。本文校录整理的是法藏敦煌草书写本P.2063高僧净眼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 本卷的内容应该与玄奘在世的602年到664年相近,本卷一共抄写了两件因明学重要文献,在传世文献中都没有保存。本文拟将分篇校录刊发。

  首都师范大学王晓燕:《S.3878<维摩经义记卷第一>残卷研究》。论文介绍了《维摩经义记卷第一》残卷的重新录文与校勘,分析了写卷内容与创作年代、造注者,认为它应该是公元577-583年写作而成,怀疑摄论师普光法常(567-645)是这个残片的作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朱若溪: 《敦煌本<金光明经>写本系统考》。本文认为,汉文本《金光明经》共有三种传世本:分别为昙无谶译四卷本、宝贵合八卷二十四品本、义浄译十卷三十一品本。敦煌文献中的《金光明经》写卷大多属于这三个译本。然而敦煌文献中还存在一些分卷、所抄内容与这三个译本不同的异本。如昙无谶本《金光明经》除了传世的四卷十九品本外,还有7种异本;宝贵本《合部金光明经》则有两种与传世本分卷不同的译本,其中一本为六卷二十四品本等。本文仅就有具体题名的《金光明经》写卷,对敦煌本《金光明经》的写本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法鼓文理学院释长叡:《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619之研究》。《敦煌秘籍》在此卷之著录,记载:“本卷是阿含经异译,大概是失传经吧”。《羽619》果真如《敦煌秘籍》所称:“是阿含经异译的失传经”吗?本研究发现:《羽619》残卷至少还有另外半卷写本存世,此半卷曾于2013年经方广锠教授经手鉴定登录,判为真品,并编为《林霄39号》。研究显示:《林霄39号》与《羽619》显属同一写本。还原这《残山剩水》之《本来面目》,《羽619》残卷应在前,《林霄39号》则在后,此二者可直接缀合。另,此写本之内容,应非如《敦煌秘籍》所称:是“阿含经异译”,而可能是长期淹没佚失的“凉土异经”之一。〈羽619〉纸背虽钤有一枚来源可疑的李盛铎藏书印,并不影响此写本真品之地位,此写卷为我们提供了早期翻译佛典的珍贵新素材。

  浙江师范大学徐键:《敦煌本<瑜伽师地论>系年与辩伪》。作者认为,在诸多敦煌本佛经当中,《瑜伽师地论》的纪年最有研究价值,因其随着法成讲经的进度抄写,故而纪年具有连续性:总体上说,越是靠后的卷次,其抄写的年代就越晚,据此,可以为其作一个系统的系年,并通过系年的研究对敦煌本《瑜伽师地论》展开辨伪工作。

  芝加哥大学柏岗教授对此场宣讲做出了精彩评议。

 

[NextPage]

  第五场宣讲的主题是“来自更多 “边地”的更多写本”,由四川大学张勇教授主持,牛津大学田海教授评议,有3人宣讲论文。

  北京大学李灿:《新发现<贤劫经>梵、藏、汉文资料的初步报告》。近年来,《贤劫经》犍陀罗语、梵语、汉语均有重要的新材料报告及刊布,这些新发现显示了未来《贤劫经》研究的巨大潜力。本文则在此之外,首次报告一批笔者个人发现的梵、藏、汉文的最新资料,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些新的研究素材。

  佛光大学索罗宁:《西夏佛教中关于燃灯吉祥智的文本》。论文指出,现有文本中经常以燃灯吉祥智指代阿底峡,严格说来对藏传佛经中出现的燃灯吉祥智和阿底峡应该加以区分,西夏佛教文本中的所有燃灯吉祥智都与阿底峡 有关,这可能与史实不符。本文把阿底峡放在西夏藏传佛教背景中来考察,认为阿底峡在西夏的影响再次说明了融合显密佛教,平衡理论与实践的趋势。

  首都师范大学黄璜: 《<大理国写经卷>“法界轮”图源流试析》。作者认为,《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本质上所绘的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本文通过爬梳其图像的文本来源以及对法界轮图中的梵字的辨认,认为其图像形式来自不空入唐所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与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的三昧耶会相关,最外重十六字可以确认对应的是贤劫十六尊。

  牛津大学田海教授对此场宣讲做出了精彩评议。

 

[NextPage]

  第六场,也是最后一场宣讲的主题是“边缘化了的‘中心’: 中原写本(纸本的,偶尔也有石刻的)”,由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刘屹教授评议,有5人宣讲论文。

  四川大学张勇: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的最终形成地和传播源头》。本文在作者此前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了《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的形成和传播情况,认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中的四十九颂的文本,最早出现于荆州四层寺,其他本子皆是据之辗转钞録传播而已;智者五歌可能为荆州地区的僧侣所撰,并在四层寺依附于四十九颂,从而形成了完整了《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四层寺之所以成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的最终形成地和传播源头,是因为该寺历来崇奉弥勒的缘故。

  武汉大学魏斌:《书写南岳——中古早期衡山的文献与景观》。“南岳”衡山有几种确切的早期文献佚文传世——徐灵期、宗测所撰两种衡山山岳记佚文、南岳真形图、梁元帝《南岳衡山九真馆碑》佚文。本文以这几种早期资料为线索,辨析中古早期“南岳”衡山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书写和建构,重新勾勒慧思到来之前“南岳”衡山的宗教地理和信仰景观。

  牛津大学田海:《<五公经>: 写本与口说传统》。本文集中探讨了《五公经》的流传机制,或者说写本与口说传统,及其千百年来的使用。

  西华师范大学王雪梅:《四川营山<大蓬秀立山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记>校录整理》。本文校录考订了近年发现的《大蓬秀立山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记》摩崖题记,并首次刊布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女弟子名录”。该题记于唐文德元年(888)镌刻于四川营山县太蓬山透明岩石壁上,是目前巴蜀地区仅见有明确纪年的关于预修十王生七斋的摩崖题记,不仅对研究太蓬山历史,亦对研究巴蜀地区甚至整个晚唐十王信仰的传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北佛罗里达大学罗汉: 《墓志铭之为写本: 从破土而出的上官婉儿形象来重新考察此一昭仪之政治生涯》。本文将2013年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志铭与现存历史记录进行比较,强调了官方历史的不可靠性,并以此碑铭为中心,重新评价了唐代李氏王朝复辟后的战乱年月。

  刘屹教授对此场宣讲做出了精彩评议。

  经过六场25位教授及博士生们的论文宣讲,“佛教与东亚宗教写本研究国际研讨会”于18日晚结束。在写本论坛闭幕会上,陈金华教授作了学术总结,他说,本次“佛教与东亚宗教写本研究国际研讨会”是跨地域、跨学科的一次学术盛会,为信仰与学术研究的互相理解和沟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尝试通过写本途径,推动学术对信仰之同情了解,信仰对学术之包容尊重,同时促进学术的进步、佛法的传播。他总结了本次论坛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一是多媒质资料,如写本、碑刻、口头的结合问题;二是如何定义写本,碑铭从何种意义上可以看做写本,并祝贺此次写本研讨会圆满。

  19日,是此次研讨班进行学习研讨的最后一天,教授们继续为学员演讲、授课,并于当晚举行结业典礼。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1532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