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行愿无尽,万行庄严,来到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参访修学,就应该将自己的虔诚之心体现在领悟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上来。“愿”是菩萨的崇高理想,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人生做个很好的规划,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还必须要有行动,这就是“行”。普贤菩萨的“行”就是要我们去精勤实践,大行无尽,所以,“普贤行”对于我们众生的生活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永寿法师,1963年出生于四川富顺,1982年在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1985年在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峨眉山凿井堂第十七代方丈、曹洞正宗第六十五世衣钵传人。

  法师以《华严》思想及普贤菩萨“行愿”精神为指南,创造性地将曹洞宗的修证理论结合峨眉山实际,择机契理地提出了建设峨眉山普贤道场朝圣、修行、教育“三个中心”的新理念,并提出了峨眉山佛教走人间佛教之路、积极入世的 “五妙共品”新思路,并将其贯穿于金顶华藏寺改造、建设金顶十方普贤铜像和恢复大佛禅院的建设中。

  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方丈足迹 > 文章
在纪念清定上师示寂十周年回向法会上的追思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诸山大德、各位朋友嘉宾:  

       今天,我们怀着对原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原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的无限怀念之情,在此庄严肃穆的威风堂上,隆重纪念清定上师示寂十周年暨回向法会。合寺龙象,殿宇峥嵘;饮水思源,师恩不忘。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生于1904年,浙江宁海人。家境优裕,名重宁海,学佛世家,善根深厚,天资敏慧,过目成颂。师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1926年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1941年厌离官场而削发为僧于重庆慈云寺,1942年入成都昭觉寺依定慧戒和尚受持具足戒,后依止能海上师学法。抗战胜利后,创建重庆、上海金刚道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定上师得以重回佛门而精进不息,1987年荣任成都昭觉寺方丈后,耄耋之年仍怀重建灵境,益宏前规之志,视光复“第一丛林”昭觉古寺为平生义不容辞之神圣责任。在党和政府宗教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师以勤、慎、肃、恭之道德风范,终令众煦漂山,集砂成塔。荒凉古寺,得以重光!弥隆德泽,禅密圆融。
 
  今天,我们藉清定老上师圆寂十周年之际,缅怀他老人家爱国爱教,利乐有情之宗教观念;学习他老人家忠于信仰,百拆不挠之宗教精神;效法他老人家淡泊名利,为众生供驱使之宗教情感;纪念他为昭觉古寺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上师的一生是以戒为师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一生,是我们后学者修行的楷模和指南!

  在此,我们仅以一瓣心香,诚献于清定老上师座前,乞老上师加持我等后学,为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尽的一份贡献,俾使佛教教义在现实世界中光焰照人,源远流长,亦令代代学人沿着前辈所导引的修学之路不断前进!

  最后,敬祝昭觉寺清定老上师圆寂十周年回向法会圆满成就;祝愿参加清定老上师示寂十周年回向法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诸山大德,各位来宾法喜充满;祝愿威风堂上两序大众六和吉祥,祝愿昭觉寺演法方丈法化昭觉,福慧无边!

 

2009-06-10 11:18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3297279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