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行愿无尽,万行庄严,来到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参访修学,就应该将自己的虔诚之心体现在领悟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上来。“愿”是菩萨的崇高理想,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人生做个很好的规划,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还必须要有行动,这就是“行”。普贤菩萨的“行”就是要我们去精勤实践,大行无尽,所以,“普贤行”对于我们众生的生活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永寿法师,1963年出生于四川富顺,1982年在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1985年在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峨眉山凿井堂第十七代方丈、曹洞正宗第三十九世衣钵传人。

  法师以《华严》思想及普贤菩萨“行愿”精神为指南,创造性地将曹洞宗的修证理论结合峨眉山实际,择机契理地提出了建设峨眉山普贤道场朝圣、修行、教育“三个中心”的新理念,并提出了峨眉山佛教走人间佛教之路、积极入世的 “五妙共品”新思路,并将其贯穿于金顶华藏寺改造、建设金顶十方普贤铜像和恢复大佛禅院的建设中。

  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方丈足迹 > 文章
发挥居士正能量 共筑美丽中国梦

——在中国佛协第八届理事会居士事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主题发言

  自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多年来,经佛教教团的不断努力,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佛教教团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佛教教团由出家僧团和在家居士构成,二者虽同为佛弟子,但身份有别、职责各异,僧团在作为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佛教僧团应积极引导在家居士正知、正见、正信、正行,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僧伽与居士为佛教之两翼。僧伽为三宝之一,居士虽为在家佛教徒,但不可或缺。《佛说长阿含经》曾将居士列入“七宝”之中,就是因为“居士丈夫忽然自出,宝藏自然,财富无量。居士宿福眼,能彻视地中伏藏,有主无主。皆悉见知。其有主者,能为拥护,其无主者,取给王用。” 这里说明了居士在佛教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为居士是掌握财富的人,他们信仰佛教,供养佛陀,所以佛陀将他们列为七宝之一。

  居士对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僧伽却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僧伽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僧宝是佛与法的传承者,正是由于僧宝传递了佛陀的教法,使僧宝在佛教中始终居于主要的地位,最终形成了供养三宝的传统,僧宝是其中最受供养的对象之一。那么,接受供养的僧宝,又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优婆塞经》言:“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上方者,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沙门、婆罗门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痛医药,布施能救,馑世施食,闻恶能遮,礼拜恭敬,尊重赞叹,是人则能供养上方。是出家人以五种事报:一者教令生信,二者教生智慧,三者教令行施,四者教令持戒,五者教令多闻。”这说明了僧伽应住持佛教及引导在家居士正知、正见、正信、正行,而居士则应礼敬、供养三宝、护持佛教并在学修中接受僧伽的指导。

  如何才是在家居士的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呢?佛陀对此有明确的教诲。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经文讲了在家居士如何获得现法安乐与后世安乐,也可理解为如何得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作为居士,必要创造社会财富、赚取生活资本,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工巧技能,将来才能自利利他,养活自己和家庭,护持三宝,同时,赚钱要合法,懂得积蓄,结交善友,合理开支,做到以上几点,即可得现法安乐;当然,居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佛的坚定信仰、皈信三宝,要能持守五戒、乐善好施、勤学佛法而获得无上智慧,按此八法生活、修习,则为在家居士的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在大乘经典中,《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的普贤十大行愿是大乘菩萨为成就如来功德所必须实行的十个方面,在家居士如能依此而行,更是因缘殊胜。

  我国在家佛教信众人数众多,各行各业均有分布。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他们礼敬、供养、护持三宝,出资出力,在建寺安僧、塑像印经、慈善事业、弘扬佛法等方面贡献巨大,其中的社会精英人士较多,如政界、学界、文化界乃至商界的居士,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对社会比较了解,社会地位高,对佛教界的贡献及社会影响较大。例如,清末民初,杨文会、欧阳渐等开创了近代居士佛教,推动佛教改革,尤其是在这一时期由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确定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我国广大佛教信众信仰虔诚,但追求各异,相当多居士的信仰带有一些盲目性和迷信色彩、或抱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居士不懂教理,甚至排斥教理,学佛仅仅停留在烧香磕头、吃素念佛、参加法事、做功德的层面上,将佛法与人生、与现世生活完全隔离、甚至对立起来。这些现象对佛教济世度人的功能发挥及自身形象的塑造是很不利的,亟待佛教僧团的教化、引导。为此,我们特别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佛教的人本主义精神得到发扬,更富义理性,佛教徒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对佛教的信仰更呈理性化,但居士自身也有缺陷或不足,因为他们的佛教知识基本都是来自于文字,而佛教主张闻思修一体,仅仅凭籍文字是无法求得身心自在解脱的,而僧伽最重视修持,所以僧人特别要在修持方面对居士加以指导,并以此作为僧伽发挥引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次是加强居士的现代教育,“诸法因缘生”,与时俱进是佛教的最大品格,但由于有些居士对寺院生活了解不多,一切以书本的说法来对照僧人的行为,殊不知社会在变,寺院的一些规矩与行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仅用书本的说法来比照僧人的行为,就会发生认识的偏差,所以要如实地让居士们知道现在佛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佛教界现在正在做些什么事情,特别是要让居士了解佛教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在作出自己的调适,减少甚至避免一些负面事件的发生。

  赵朴老曾在中佛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都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就要求僧团在加强自己学修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居士讲解开示佛法,使他们树立正知、正见,并组织和指导他们修行实践,化解他们的烦恼、增进法喜,并把学修所得带入生活、工作中,使佛法的慈悲喜舍精神润泽世间,使人间佛教的精神真正得到落实。

二、佛教协会、寺院要积极为居士学修及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平台

  我国有佛教信徒上亿之众,是进行国家建设及维护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居士身份是在家的佛教信仰者,分散于社会各阶层、各单位,与寺院也无隶属关系,因此,居士阶层所具有的这种力量是分散的、隐形的,这就需要各级佛教协会、寺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组织广大信众,引导他们的自我管理,为他们的学修提供场所,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以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佛教居士的正能量来自于对佛陀的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慈、悲、喜、舍精神,这种能量不仅能促进个人的成就,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但是,这种正能量存在于居士个体,如果不能被凝聚起来,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中国历代才有各种形式居士组织的产生,如南北朝时期的社邑,不仅共同从事写经、刻经、诵经、开凿石窟、建造佛像等佛教活动,并且在佛教慈悲利他精神的感召下,从事修桥铺路、济贫赈灾等慈善事业,显示了居士的正能量。

  在当代社会,要发挥居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各级佛教协会及寺院首先要建立各种形式的佛教居士组织。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佛教界均有各种形式的居士团体出现。东晋的庐山白莲社就是由慧远领导的一个以念佛为特点的居士组织。北魏盛行一种叫“义邑”的佛教组织,以僧尼为指导,以居士隶属关系,因此,居士阶层所具有的这种力量是分散的、隐形的,这就需要各级佛教协会、寺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组织广大信众,引导他们的自我管理,为他们的学修提供场所,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以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佛教居士的正能量来自于对佛陀的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慈、悲、喜、舍精神,这种能量不仅能促进个人的成就,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但是,这种正能量存在于居士个体,如果不能被凝聚起来,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中国历代才有各种形式居士组织的产生,如南北朝时期的社邑,不仅共同从事写经、刻经、诵经、开凿石窟、建造佛像等佛教活动,并且在佛教慈悲利他精神的感召下,从事修桥铺路、济贫赈灾等慈善事业,显示了居士的正能量。

  在当代社会,要发挥居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各级佛教协会及寺院首先要建立各种形式的佛教居士组织。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佛教界均有各种形式的居士团体出现。东晋的庐山白莲社就是由慧远领导的一个以念佛为特点的居士组织。北魏盛行一种叫“义邑”的佛教组织,以僧尼为指导,以居士为主。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寺院组织社邑,由僧人为信众说法及从事各项慈善事业。近代的上海佛教居士林及支那内学院,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内许多寺院都已经建立了一些居士组织,如居士林、慈善功德会等,在培养正信正行、组织居士过佛教生活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普遍规模较小、功能单一,很难发挥出居士阶层所应有的能量,因此,各级僧伽组织要改变思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居士组织的建设。

  首先是认真贯彻执行六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精神,设立公益慈善项目或公益慈善组织,如各种功德会、基金会、各种社会福利机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应当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及有一技之长的居士参与,凝心聚力,在赈灾救难、贫困救济、施舍医药、救济贫病、文化教育、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佛教居士的积极作用,也为佛教居士提供了一个行善、培福的平台。

  其次是以新的理念建设好各地的居士林。改革开放后,许多寺院恢复或新建了居士林,但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老年居士念佛共修的场所,居士组织的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居士林应当是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以及从事各种慈善活动的活动场所,应广泛吸纳社会各阶层佛教居士参加,在各级政府宗教主管部门及僧伽组织的指导下学修及组织各项社会活动,居士林林长应当由信解佛法、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的正信弟子担任。

第三、吸引更多的青年及知识分子进入居士团体

  佛教在家信众的年龄结构及职业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特别是青年人,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佛教的未来;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在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宣传有特殊的方便,而当前居士结构中这两种成份所占比例却很小,不利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各地寺院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各种方便法门引发他们对佛教文化的兴趣,而令入佛智,如河北柏林寺每年都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及知识分子参加,为佛教居士队伍增添了新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间佛教”已成为佛教发展的主要方向,“人间佛教”的实践更需要佛教在家出家二众的共同努力,也对佛教界的居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间佛教是入世的佛教,在人间建立一个清净、和谐的世界是我们佛教四众弟子共同的的梦想和追求,在家居士们从事着社会各领域的具体工作,祈愿他们能够切实将佛教的精神贯彻到社会各个方面,使全社会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为实现全国广大佛教徒人心清净、社会清净、国土清净“三种清净”的真实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精勤不息。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2013-06-18 13:44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4939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