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峨眉山佛学院 > 教学专题
峨眉山佛学院师生参学蒙顶山,深入体验传统文化

  为贯彻峨眉山佛学院学修一体化教学原则,加强宗教院校深入开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2019年4月15日,训导部主任通达法师带领男众部师生赴蒙顶山之巅的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原来是蒙顶山天竺院的旧址,馆内珍藏的历史展品让大家深刻的了解到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更加坚定了大家爱国爱教的信念。

  随后大家来到蒙顶山永兴寺,礼拜诸佛,深入了解蒙顶山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体认佛教中国化历程。

  蒙顶山永兴寺在三国时期已有天竺僧人来此结茅,后改茅为寺。在历史发展中,历代僧人在此修学、建设发展寺院、弘扬大乘佛教义理,寺名先后改名大梵音院、龙泉院。晚唐道宗禅师首先在蒙顶山推行“丛林清规”和“禅茶并举”,僧人、信众、文人雅士以茶悟道参禅,风气极盛。在两宋时期,西域僧人甘露祖师(本名不动)从西域游至汉地,到达蒙顶山,在此重建寺宇,取其“蒙山之龙脉”,改名蒙龙院,并结合显密相关论典,集成《蒙山施食仪规》,仪轨圆通显密,契合汉地因缘,在汉地广为传诵。后来惠珂师徒取“续禅灯于不坠,永兴兴永遐昌”,改名为永兴寺。永兴寺遂成为在“蒙山施食仪”发源地,蒙山佛教由此名动天下。

  中午,全体师生威仪齐整庄严,立于大雄宝殿内上供,殿内一时梵音清响。

  《蒙山施食仪轨》是甘露祖师根据《三十五佛忏悔文》《决定毗尼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等大乘显密经论集揖而成。蒙山施食仪轨简便实用,自成一家,以显密圆通为特色,相契于汉地之机缘,便于僧人和信众施食鬼道有情,以结善缘,以消宿怨,增益自身道业。

  千百年来,蒙山施食仪规在汉地广为传诵,成为佛门晚课必修课。蒙山施食施法以法界唯心为纲枢,明了十法界之有情无情全在我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中,以此宗旨贯穿于说法开示与加持水食之中。其说法开示用显宗经偈,以忏悔发愿,称佛名号,与诵念《心经》为主,而加持水食则用密宗咒明,以变食真言与甘露水真言为主,如甘露无上妙乐,解脱众生身心二苦,超升善道,乃至得生极乐国土,究竟安乐,故时人以“甘露”美师之德操,以为甘露祖师名号之由来。

  可见,蒙山施食仪规将显教经文偈颂与密宗咒明印契二者融为一体,步步推进,将食法二施融入于其中,化转有情众苦,得究竟解脱。此正体现了国人崇尚圆融博大,向往敬仰包容万物之雅量情操。今山门石壁犹存清道光年间所刻的“甘露宗风”四字,尤为体现祖师之风采,其功德光照千秋万代。

  在学习蒙山施食仪轨之余,大家以茶行禅,在一缕清香一缕茶香中品味禅茶的宁静、安详与超然。下午,全体法师一起来到蒙顶山山区,参观茶园,学习摘茶、制茶等茶工艺技术,体悟蒙顶山茶文化。在历史上, 中国茶文化一开始便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地方志》记载:汉时吴理真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佛教僧众植茶的最早记录。在蒙顶山佛教发展过程中,历代僧人在寺院周围亲自辟地种茶、采制茶、促进茶叶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同时将茶用于修行中,蒙山茶与佛教修行融为一体,僧人和信众以茶悟佛性,禅茶一味宗风延续至今,表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慈悲本怀和圆融无碍的智慧深入广大信众中,这也是人间佛教的重要内容。

  下午四点参学结束,法师们身心欢喜,在感受蒙顶山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中,收获颇深。通达法师希望大家通过参学,用心领悟祖师道场中散发的历史文化气息以及祖师遗留给我们的佛门风范,在自己的实践体悟中增进智慧,开阔眼界,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僧才。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409105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