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佛教资讯
成都师范学院李太斌教授在峨眉山佛学院举办系列讲座
作者:峨眉山佛教网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63更新时间:2016-03-14 13:57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自2016年3月12日始,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李太斌先生应邀将在峨眉山佛学院举办《道德经解读》系列讲座。当日上午,第一场讲座在佛学院行愿堂举办,由佛学院教务副主任德印法师主持,全院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中,李教授以五对关系概括了《道德经》的主要精神内涵。一、“道”与“德”。道是世界的总根源,万物的总根据,是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和原则,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存在。道的存在是空虚、深远、隐没无形的。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并非纯观念,而是兼具了普遍道理和原始物质两种属性,二者浑然一体。德是道的体现和作用,道与德是统一的。二、“言”与“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不言”,“正言若反”, 道是不可言状的,反映了语言的悖论。三、“自然”与“无为”。“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并非指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其意义有二:一是指“道”是无所法的,在方法方,在圆法圆;二是指纯任自然而然,即“无为”。“无为”并非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违背自然,不以自己的意志去控制自然的发展。在国家治理方面,《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在个人修养方面,《道德经》提倡知足少欲。四、“柔弱”与“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贵柔,主张示弱、守雌、守静、趋下。五、“争”与“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随后,李教授消文解义、逐句讲解,学僧勤作笔记,师生共读《道德经》,行愿堂里书声朗朗。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421937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