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行愿无尽,万行庄严,来到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参访修学,就应该将自己的虔诚之心体现在领悟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上来。“愿”是菩萨的崇高理想,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人生做个很好的规划,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还必须要有行动,这就是“行”。普贤菩萨的“行”就是要我们去精勤实践,大行无尽,所以,“普贤行”对于我们众生的生活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永寿法师,1963年出生于四川富顺,1982年在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1985年在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峨眉山凿井堂第十七代方丈、曹洞正宗第三十九世衣钵传人。

  法师以《华严》思想及普贤菩萨“行愿”精神为指南,创造性地将曹洞宗的修证理论结合峨眉山实际,择机契理地提出了建设峨眉山普贤道场朝圣、修行、教育“三个中心”的新理念,并提出了峨眉山佛教走人间佛教之路、积极入世的 “五妙共品”新思路,并将其贯穿于金顶华藏寺改造、建设金顶十方普贤铜像和恢复大佛禅院的建设中。

  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当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网 > 方丈足迹 > 文章
锦江禅灯耀千古 诗画双绝一高僧——在纪念丈雪通醉禅师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诸山大德、各位嘉宾、各位佛教同仁:

  十月金秋,甜城似锦,我们会聚一堂,在此举行纪念丈雪通醉禅师诞辰四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盛世胜缘,得未曾有。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佛教协会,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自圣教入川,巴蜀大地,高僧迭出,禅德踵至,灿若星汉。唐宋年间,马祖道一创立洪州禅;德山宣鉴“棒如雨点”;雪窦重显《颂古百则》;五祖法演的人间佛教;圆悟克勤倡“茶禅一味”说,著《碧岩录》;无相开创保唐禅法;圭峰宗密的“禅教一致”思想,以上祖师寝馈瑜伽、潜通般若、创宗立派、大敞宗风,由此确立了四川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四川佛教的第一个高峰。明清两季,巴蜀佛教更是龙象辈出,楚山绍琦禅师、破山海明禅师皆为法门柱石、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高僧,他们将四川佛教推向了第二个高峰。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丈雪禅师,则是明清之际禅宗的又一位祖师大德。丈雪为内江人,出自海明门下,他继承密云禅风,复振临济门庭,发扬冷峻刚烈的“接机”风格,可谓“滹沱正脉,砥柱狂澜者”;他的禅学是“即心即佛”的本体论、“亲证亲悟”的方法论、“无事即佛”的实践论,具有浑然一体、棒喝交施和人伦宗教的特点。其法系盛于川贵,至今仍传承不绝。

  丈雪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动荡时期——农民起义、满清入关、民生凋蔽。但他道心坚固、学解并行、建寺安僧、披甲精进,使我圣教不绝狮弦、纲宗丕振。他承先启后,开创昭觉中兴事业,使圣地重光。他又开法于贵州桐梓牛山季居寺、遵义禹门寺、阆中草堂寺及内江般若寺、圣水寺等寺院,使法幢高建于西南、佛音回响于川贵。他有《丈雪禅师语录集》《锦江禅灯》等著作留传于世,特别是《锦江禅灯》,是我国第一部记录四川地方禅师言行之典籍,也是一部罕见的四川禅宗史专著,为研究西南地区佛教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他善画山水,其诗意蕴无穷,其书法精湛、纵逸有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丈雪禅师的一生,行化虽在西南,但他悲智双具、行坚愿深,唱圆音于乱世、解黎民于倒悬,完成了时代赋予一个佛教徒的神圣使命,撑起中国西南佛教的半壁江山,推动了西南佛教的发展,不愧是中国西南佛教的脊梁。

  在圣水寺进行的这次研讨会,将集中讨论丈雪通醉的佛学思想,评价他对西南佛教所作的贡献和影响。我认为,应该着重讨论以下四点:一是他的人间佛教思想;二是他的创新开放意识;三是他的慈悲救世理念,这对促进四川佛教、乃至全国佛教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抚今追昔,因为有丈雪禅师等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先辈们以道为念、为法忘躯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法运昌隆,也才有今天的盛会。我相信,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促进四川佛教的发展、提高四川佛教研究的水平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也将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四川佛教》2010年第四期)
         
   

2010-10-25 11:23

主办单位:峨眉山佛教协会|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禅院|邮编:614200

峨眉山佛教协会电话:0833-5590995

川公网安备 5111810200012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川(2022)0000028 蜀ICP备07002121号-1

您是本站第23634564 位浏览者